?9月15日,美國對華為的新禁令生效。之后,臺積電,高通,三星,SK海力士和美光等主要組件制造商將不再向華為提供芯片。這意味著華為可能不再能夠購買使用美國技術生產的芯片和內存。
面對困難,華為即將在移動生態系統中走上艱難的探索之路。被“砍倒”后,華為會發生什么?
“由于沒有來自中國芯片制造業的支持,我們面臨著沒有可用芯片的問題。”在2020年華為開發者大會上,華為消費者業務首席執行官于承東坦率地說:“現在唯一的問題是生產。華為無法生產。中國公司正在全球化進程中,只能完成設計,這也是一個教訓。
正是因為沒有獨立的芯片制造商,華為才顯得如此被動。為什么芯片如此重要,為什么我們不能制造高端芯片?
芯片(也稱為微電路,微芯片,集成電路)是指包含集成電路的硅芯片。作為智能家電的核心組件,該芯片一直扮演著“大腦”的角色。從計算機和手機,到汽車和無人機,再到人工智能和腦機接口,芯片無處不在。
盡管芯片尺寸很小,但是制造卻極為復雜。以手機的核心處理器為例。在顯微鏡下,數百億個晶體管被集成在像指甲一樣大小的芯片上,就像一個微型世界。半導體制造商Cerebras Systems生產的當前最大的AI芯片WSE基于臺積電的16納米工藝,集成了1.2萬億個晶體管和40萬個AI核。 16納米工藝意味著芯片中最小的導線可以小至16納米。如果減少制造過程,則可以將更多的晶體管封裝到更小的芯片中,并且可以顯著提高芯片的性能。
可以說,芯片在信息技術時代非常重要,類似于工業時代的煤炭和石油。
芯片產業包括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產業鏈,可以分為四個主要環節:設計,制造,封裝和測試。在包裝和測試方面,中國已經是世界領先者。
依靠巨大的下游市場,中國近年來在芯片設計領域也發展迅速。但是,三家美國公司Synopsys,Cadence和Mentor在設計電子芯片所需的EDA軟件方面具有高度壟斷地位。據統計,這三家公司共同壟斷了中國95%以上的芯片設計市場,而中國最大的EDA制造商僅占這一市場的1%。
中國最嚴重的“瓶頸”在于芯片制造。芯片結構非常精確,對制造設備的復雜性也有很高的要求。在全球光刻機市場上,荷蘭ASML公司無疑占據著主導地位。 ASML生產的EUV光刻機很難制造。它需要許多國家和領域的頂尖公司的合作,幾乎代表了工業制造所有領域中的最高成就。 EUV光學透鏡和反射鏡系統非常難以制造,其精度以皮克(萬億分之一米)為單位進行測量。 ASML總裁曾介紹過,如果反射器的面積等于德國的大小,則最高突起不能超過1厘米。
信息時代已經來臨,人們早已意識到計算的重要性。誰能抓住機會是前進的一步。以中國為例。在1980年代,提出了“中外合資企業”。全國各地都建立了工業園區,大力引進外資和技術。但是,決定性因素是中國龐大的勞動力,這也使“中國制造”成為沉重的“低端”帽子。中國的第二個機會是“消費能力”的覺醒。當“中國制造”在世界范圍內傳播時,人民幣升值,勞動力,資源和環境成本的上升將向前邁出新的一步。它侵蝕了中國制造業微不足道的利潤;因此,當計算能力成為時代的新機遇時,中國政府已經發布了各種支持政策。在市場需求和支持政策的雙重刺激下,無數的中國公司涌入了半導體行業。
電子半導體在封裝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缺陷。 X射線成像檢查技術是一種先進的缺陷判斷解決方案,它使用軟件設置和實時成像來查找電子半導體封裝后的缺陷,例如空隙,毛刺,裂紋和分層。夾雜物等,從而控制產品質量并成為促進劑。半導體產業的發展。作為“中國制造”的一員,日聯科技希望像公司名稱一樣“日新月異,共同創造未來”,為中國的半導體產業做出貢獻。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機遇,我也期待著未來的世界半導體行業為“中國制造的X-RAY”感到自豪。